快訊

雖已認罪行賄柯文哲 京華城法務經理:不清楚為何捐30萬

蘋果iPhone 17全系列顏色「最終版」曝光!5新色爭豔超期待

台灣會被川普賣掉?台資深外交官:勿低估川普能耐

因應美關稅 財部:核准288億元稅款免息延分期繳納

財政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企業或民眾若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而無法一次繳清稅款,可申請免加計利延分期繳納,財政部今天表示,稅捐稽徵機關秉持從速、從寬、從簡原則處理,截至6月30日,累計受理案件8011件,已核准6803件,應納稅額約288.2億元。

立法院財委會明天將舉行「台美政府對等關稅協商我國政府因應對策」公聽會,財政部等部會將列席。

根據今天出爐的財政部書面報告,財政部表示,台美對等關稅談判協商的兩大前提,一是要深化台美經貿關係,二是要秉持互利互惠原則,達到貿易平衡。台灣談判團隊本著維護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等四大原則,與美方展開密切磋商。

財政部指出,美國非常重視各國打擊違規轉運的實質作為,為防堵中國及第三地出口貨品洗產地,規避美國加徵關稅,繞經台灣偽冒台灣製造(MIT)後違規轉運至美國,財政部採取「事前嚴防、事中嚴查、事後嚴處」的「三嚴」措施。

財政部表示,事前嚴防方面,經濟部已公告自114年5月7日起,出口台灣產製貨品至美國,應簽具「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具結產地及其標示屬實,此措施實施以來,截至7月6日海關已查核逾17萬9000件,業者配合情形良好。

事中嚴查方面,財政部指出,海關透過風險系統,篩選高風險輸美貨物並予警示,由驗貨關員嚴格查核貨物產地,保稅區監管關員亦於各保稅倉間實地查核存倉貨品標籤及產地標示,所有查核結果均納入風險分析。

財政部表示,事後嚴處方面,海關自4月1日至7月6日已查核輸美貨物8936筆,移送經濟部國際貿易署裁罰101案,依貿易法規定,最高可處新台幣300萬元罰鍰,或禁止1年輸出入貨品。

財政部指出,台美雙方持續推動擴大電子化通關及運用預先審核機制,簡化貨品進出口程序、優化貨物通關作業、提升關務法規透明度、加強貿易商資料保護及便捷行政救濟等措施,提升台美貿易便捷化。

財政部表示,台美雙方亦將深化交流反傾銷稅與平衡稅調查資訊,協助廠商免受不公平貿易競爭損害,確保產業公平競爭,以提升台灣產業經營環境及供應鏈廠商的發展韌性,維護守法廠商權益及國家產業利益。

針對金融支持措施,財政部說明,公股銀雨天不收傘,持續推動「中小暨微型企業振興融資方案」;且為減輕廠商資金成本,輸出入銀行提供符合條件出口廠商貿易融資利息減收及輸出保險費用減免措施,並已與27家金融機構完成簽約。

此外,財政部表示,納稅義務人在美國評估及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影響期間內,若受影響導致無法於規定期間內一次繳清稅捐,可依規申請免加計利息延分期繳納,延期最長1年,分期最長36期,稅捐稽徵機關採從速、從寬、從簡原則處理;截至6月30日,累計受理案件8011件,已核准6803件,應納稅額約288.2億元。

同時,財政部指出,受理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方面,截至6月30日,累計受理家數119家,已核准72家,退稅金額1790萬餘元。

關稅 財政部 美國

延伸閱讀

對越南關稅降至20% 如何定義洗產地?川普:美越貿易協議大致敲定

印尼與美關稅協議「低於東南亞國家」 印尼證實:非比尋常苦戰

印尼19%關稅…付出的代價也小!狄驤:好消息是台灣進口車有望降價?

遭遇川普關稅重擊!Volvo人氣休旅擬轉往美國生產

相關新聞

建商欠稅29年躲不掉!國稅局下猛藥成功追回200萬元

別以為能僥倖躲過!高雄國稅局透露,日前成功標脫一間欠稅建設公司名下的停車位,追回逾200萬元稅款,這起案件歷時近三十年,...

地主合建分屋 留意兩稅事

地主與建商合建分售,是不動產開發中常見的合作模式,不過,無論是在產權移轉階段或日後售屋申報時,涉及稅務規定相當繁複。稅務...

欠稅財產遭凍結 有解方

民眾若因欠稅導致名下財產被辦理禁止處分,但又急需用錢時,並非完全無解。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納稅人若一時無法全數繳清稅款...

遺囑繼承登記 免印花稅

民眾若按遺囑辦理不動產繼承登記,要不要貼印花稅?屏東縣財稅局表示,若遺囑是由被繼承人指定把名下不動產留給「繼承人」,且繼...

災損30萬內 減稅申請簡化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表示,為協助受災民眾儘速取得災損證明、申請減稅,秉持從寬、從速、從簡原則,主動提供輔...

因應美關稅 財部:核准288億元稅款免息延分期繳納

企業或民眾若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而無法一次繳清稅款,可申請免加計利延分期繳納,財政部今天表示,稅捐稽徵機關秉持從速、從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