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停戰/陸維和主力?美中各有盤算
美俄兩國在利雅德的高層會談已於十八日結束,雙方同意任命工作組,就俄烏戰爭的解決方案進行談判。
雖然還無法得知美俄解決方案的內容,但俄烏停火後,國際維和部隊進駐特定「非軍事區」隔開雙方武裝部隊,並替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安排,應會成為方案的重點之一。而這是否會讓中共藉擔任維和部隊主力的機會,獲得修補與歐洲國家關係的槓桿,值得外界關注。
因為烏克蘭與歐洲國家,都認為戰後該有第三方部隊進駐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美國也強調必須在接觸線建立強而有力的國際監管機制,俄羅斯據稱也希望在烏克蘭一側建立單邊的緩衝區,此一設計勢必也需要維和部隊、至少是國際觀察團介入。
雖然各方都不反對國際維和部隊進駐,但對究竟該由誰來派出這些部隊,則存在嚴重的分歧。
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已公開表示「在任何安全保障協議下,都不會有美軍部署到烏克蘭」,俄羅斯也不可能接受北約國家的部隊出現在烏克蘭的境內。事實上,就算俄羅斯同意北約的歐洲成員派出維和部隊,歐洲各國是否能派出足夠數量的部隊,不無疑問,因為十七日下午於巴黎舉行的緊急峰會中,法國在未來停火線後方駐紮「保證部隊」的提議,就遭到德國、義大利、波蘭和西班牙拒絕。
既然美、俄、歐僵持不下,再加上這條停戰線長達一千三百公里,所需維和部隊的數量眾多,使與俄羅斯關係良好、具足夠經濟實力,且有意願派維和部隊的中共,有可能成為各方可接受的答案;或者是由中共擔任主力,加上若干非西方國家區域大國的兵力,來組成維和部隊。
對中共來說,這可使俄烏緩衝區的國際監督,成為中共修補與北約國家關係,及拉攏非西方陣營區域大國的槓桿,有助於裂解拜登任內所打造、抑制中共的價值聯盟。
至於想拆散中俄同盟的川普政府,也未必會反對這種安排。因為這的確有助於達成川普「上任一百天內結束戰爭」的承諾;況且華府也可能覺得,讓共軍部署在接觸線地帶,承擔防止雙邊人員武裝滲透的苦差事,說不定會在中俄之間形成裂痕。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