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30展望未來 應與長照保險整合
我國全民健保實施三十周年,最近有許多慶祝活動,固然是褒多於貶、瑕不掩瑜,但是面對今年開春以來許多醫療的亂象,如急診壅塞、護理人力荒、病房關床、醫院個別總額等,也都警示我們而立之年的全民健保面臨是否需要再造的十字路口。
今年健保署開始實施「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這個制度就是醫院個別總額,是參考健保署南區業務組給付超出總額就斷頭的模式,陸續於今年第一、二季上路。固定各醫院支付額度最大的隱憂是可能出現醫療人球,但醫療人球是被人踢來踢去,台灣因為病人就醫是自走砲,不用人踢就自己跑來跑去,病人也不用負擔財務風險,這才是健保收支無法平衡的真正問題。
藝人大S意外往生的新聞,透露出日本病人要到大醫院是要轉診的,大S治療結果不佳,讓國人認為日本的照護品質可能不佳,但是這也提醒我們一個殘酷的現實,病人導流是高齡化社會不得不採取的手段。
日本在二○二五年要完成區域整合照護系統的建置,日本的社會保險是採取多元保險人的制度,其中包含醫療保險跟介護保險,但是因為地方政府如市村町就是地方的保險人,所以地方政府可以透過醫療保險跟介護保險的支持,建立區域整合照護系統。
整合要做到的是被保險人的導流,就像大家熟知的大禹治水,水利專家面對的選擇是要採防堵還是採疏洪的策略,大禹的智慧告訴我們,光靠防堵是沒有辦法徹底防洪的,要成功還是要靠疏洪,以健保來說就是要設好被保險人流動的渠道。
台灣健保最為病人稱道的當然是就醫的方便性,想去那看病就去那,但這就像是亂竄的洪水,今年要全面實施的醫院個別總額,其實還是要醫院自己圍堵病人,不是規畫病人引流的渠道,結果當然可能大水沖倒龍王廟。
治水的疏洪道不外乎是有守門員的分級轉診,而且引導洪水一定要引導到出海口,以病人的生命歷程來看,醫療系統當然也是要引流到長照系統,而且需要規畫到終點。
台灣目前採社會救助式的長照制度,就是雪中送炭,沒有全人全家全程照護的安排,例如機構式長照的涵蓋就還是遠遠不足,所以現在老夫殺重病妻、兒女殺嚴重失能父母的長照悲歌時有所聞。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有制度沒辦法讓許多家庭得到護理機構、長照機構的協助,這也凸顯將長照社會保險化,擴大財源增加機構照護給付的必要性。
健保三十應該是大破大立的時候了,理想的模型之一是「具守門員轉診制度的健保3.0+長照保險1.0區域整合照護系統」。
台灣健保成功的架構之一就是單一保險人,要建立區域整合照護系統,不用像日本還靠縣市政府自己管理保險再做整合,只要由健保署開辦長照保險,建立有守門員的分級整合照護系統,適度引導病人的就醫行為,也讓醫療機構、護理機構、長照機構無縫的整合成為系統,這樣才是疏洪疏到出海口,否則像現在挖東牆補西牆的防堵政策,只是在等大潰堤帶來的大洪水罷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