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對川普關稅地震
評論川普總統以高關稅主導的政治經濟戰略時,我們不宜將其簡化為「疑美」或「反美」的情緒化政治判斷。台灣與美國的政經軍事技術合作關係,是建立在長期共同利益與民主價值上。在面對目前川普政府經貿政策的快速變化,我們須仔細地釐清其關稅手段的政策邏輯,其背後對中戰略的考量及對全球歐盟及亞洲夥伴的影響。在此川普政府新成立所引發的俱變之際,如何以理性與務實的態度、審慎評估管理台美關係,特別是牽涉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台灣產業發展策略、與亞太區域安全和兩岸和平發展的重大議題;是政府及全體社會共同關心的核心議題。
川普政府試圖以關稅為槓桿,重新分配全球經濟的利益與區域安全的責任,這並非單獨針對中國、日本、越南、台灣或是加拿大,而是一場以美國為利益的結構性衝擊,對所有國家都帶來貿易與戰略上的壓力。有評論認為川普是為了促成製造業回流、縮減貿易逆差;也有觀點指出,這是其推動美中競爭中美國主導新秩序的策略一環。無論其政策目的為何,關稅手段零散、節奏混亂的過程顯示,川普政府並未提供一致、系統化的政策說明,僅以關稅作為臨時施壓與對外談判的籌碼。
川普其實尋求的是一套涵蓋關稅、匯率與安全議題的整體戰略,然而卻未經周延設計與內部共識形成具戰術層次的方案,反而讓關稅像一把在談判桌上未扣板機的手槍,既未發揮嚇阻作用,不但未取得對中國談判的優勢,也使包括歐盟在內的民主陣營夥伴、盟友感到不確定與不安。
美國國內反應也說明川普政策並未得到廣泛支持。財經媒體CNBC最新經濟民調顯示,有55%不支持川普政策,僅43%的支持;學術界也有諾貝爾獎得主James Heckman等近千名經濟學者連署批評川普的關稅政策損害美國長遠經濟利益,背離以和平、貿易與友誼建構繁榮的原則。這顯示川普的作法並未帶給美國人對於勞工就業、通膨和整體經濟的期待,反倒引發消費者與投資人對市場的悲觀與不信任,造成股市震盪。更重要的是,川普大量仰賴行政命令推動政策,缺乏國會立法依據,使得其政策缺乏民主正當性,曝露川普政府治理能力的薄弱。
面對節奏零亂與變動迅速的川普政經政策,台灣應保持高度警覺。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國會演說中提醒國民:「熟悉且可預測的秩序正在消失,國家應為動盪與不確定的新時代做好準備。」他的提醒同樣適用於台灣─當關稅只是初波地震,後續可能引發的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金融的海嘯,更值得我們嚴肅以對。
日前賴清德總統也提出五大因應策略,包括啟動談判、支持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推動經濟發展計畫、強化供應鏈佈局、傾聽產業需求等,方向與近期積極尋求對美談判的日本相似。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國會發言提到、關稅政策帶給全球經濟秩序的風險,但他並未直接批評美國,而是強調必須理解美方立場並尋求長遠共識。他強調「不斷妥協、盡快達成協議」,不見得是最好的做法。他認為日本政府應避免在對美關稅經貿談判中倉促下決論,應更仔細分析經濟發展、貿易利益與國安的整體脈絡;既展現日本國家立場,也避免美日間的誤解與衝突,石破茂審慎且細膩的因應作法值得賴清德政府借鏡。
批評川普的關稅政策,並非出於對台美夥伴關係的失望或疑懼,而是針對川普的非理性決策過程、不可預測的政策變化及美國聯邦政府治理失序等現象;對全球及台海地緣政經秩序重構所可能造成的巨大影響,作出防衞性及理性回應該有的準備。在經濟不確定性與全球經濟保護主義風險的挑戰下,台灣更需全面盤點與建構經濟韌性,包括檢視匯率、關稅、貿易障礙,以及國內採購需求與產業投資能量,統整政策工具來處理美國的經貿談判與合作;也必須在包括兩岸經貿現況下、健康有序的區域經濟整合和分工,尋求多邊體系的互動,在經貿與安全議題上強化區域及全球夥伴關係,以面對川普政府所帶來快速變化的全球政經環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