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昏迷指數仍是3!康橋環島車隊遭撞 彰基搶救重傷學生是擊劍選手

黃呂錦茹難逃羈押命運?台北地院收抗告狀 立即送高院審查

鍾文智潛逃恐有親友接應 北檢搜索拘提胞妹、姪女等4人訊問中

過度執著本土認同 不利廣招人才

最近讀到好友葉匡時於聯合報名人堂所發表的「用包容開放的心態接納各方人才」一文,心有戚戚焉。近年來台灣本土意識抬頭,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過度執著於「本土認同」,事事要以「正港台灣人」為訴求,卻會讓台灣成為封閉狹隘、敵對排他的社會,尤其在面對人才招募方面,等於是將全球優秀人才屏除在外,對台灣未來發展極為不利。

打開歷史,也有很多例子值得我們探討借鏡。戰國時代,位於西北邊陲的秦國國小勢弱,但是歷代國君求才若渴,廣徵天下英才;名臣如商鞅、張儀、范睢、白起、呂不韋等都不是秦人,但一樣受重用。秦王嬴政時更有李斯所呈著名的「諫逐客書」,強調「逐客則國危,非秦之福也」,說服秦王善用各國人才,因此成就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霸業。

赤壁之戰後,曹操、孫權及劉備三分天下。劉備的才能不算出眾,但他善於發掘人才,也積極留才用才。為了求才,他可以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其麾下人才濟濟,文臣如簡雍、孫乾、麋竺、諸葛亮、馬良,龐統等人,個個都有治國長才;武將如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以及魏延等亦均勇武善戰。入川後除原先荊州部屬外,他也接納了劉璋益州派的舊部如李嚴、法正、劉巴、伊籍、譙周、賈詩等人。這麼一個集合天下各地菁英的團隊,正是劉備可以與曹操、孫權分庭抗禮的最大資產。

但劉備身故後,廣招天下英才策略並未得到延續。入蜀後,諸葛亮相信及重用的還是最初在荊州的人才,他和益州的李嚴是死對頭,致使原先劉璋益州的舊部有志難伸,與荊州派互相掣肘內鬥。同時諸葛亮也沒有積極在蜀地育才,培養新血。從他給劉後主的「前出師表」中所列請益賢臣如郭攸之、費禕、董允、向寵、楊儀等來看,全是荊州派舊人。他第一次出祁山,用錯了馬謖失了街亭;不重用魏延,失去了出子午谷直攻長安的機會。等荊州派老死、接班無人後,只能落到「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困境。最後蜀漢在三國中最先滅亡,人才後繼無力及兩派內鬥應是原因。

人才乃國力之本,台灣受少子化衝擊,加上缺乏中長期人才培育的計畫及願景,人才荒已是多年沉痾,尤其高階菁英人才明顯不足,就連半導體業都需人孔急,遑論其他科技產業及傳統製造業。雖育才極為重要,然而透過教育培養緩不濟急,因此短期內要扭轉劣勢,需引才、聚才、延攬國際人才來台。要吸引人才來台,政府就需加強基礎設施,營造好的投資環境,包括優渥的工作條件、合理的稅務制度、友善的生活機能、開放包容的心胸及前瞻性的世界觀等。

另一方面,留才、用才也至為重要,尤其我們現在還面臨如新加坡、香港及中國大陸等地的挖角,人才不足現象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政府除了要鬆綁法令,也要改善整體工作環境,才能留住國內外菁英共同為台灣打拚。對於全世界的人才也要展現雅量來接納,用才不分國籍地區,只要能對台灣發展有所貢獻,來自世界各地或對岸,甚至不同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的人,都應一視同仁。

全球化時代,得人才者得天下,台灣如何引才納賢、蓄積人力資本以創造競爭力?實要政府籌謀對策,以完整配套、開放心胸、多管齊下,別讓台灣輸在起跑點。

延伸閱讀

環境部與台大簽署MOU 聚焦氣候政策研究育才

資深演員驟逝!為愛息影最強「媽媽專業戶」兒悲證死訊

《世紀帝國2》推出「三國演義」DLC!三大戰役+五大文明體驗魏蜀吳大戰

浪貓快生了「堅持找到認識的人類陪產」 生完還把全家送給對方:靠你養了

相關新聞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米其林與路邊攤之間

由於全球經濟受政治或貿易關稅等因素影響,近來普羅大眾幾乎都已有縮衣節食之計。就全球經濟成長指標,如GDP、外匯存底、實質...

最不平凡的教宗方濟各

教宗方濟各在復活節還出現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的廣場上接受信眾的歡呼和祝福,沒想到第二天即在睡夢中去世。

方濟各 鼓勵教徒參與全球議題

第一位拉丁美洲裔,出身耶穌會的天主教宗方濟各四月廿一日於居所聖瑪爾大之家(Casa Santa Marta)辭世。享壽八...

教宗繼任者的「中國路線」必掀辯論

去年十一月中旬前,筆者有幸陪著輔大校長晉見教宗,用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跟教宗攀談,並親握教宗的手。猶記得教宗聽到我以他的雙...

理性面對川普關稅地震

評論川普總統以高關稅主導的政治經濟戰略時,我們不宜將其簡化為「疑美」或「反美」的情緒化政治判斷。在此劇變之際,如何以理性...

過度執著本土認同 不利廣招人才

最近讀到好友葉匡時於聯合報名人堂所發表的「用包容開放的心態接納各方人才」一文,心有戚戚焉。近年來台灣本土意識抬頭,這原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