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政院拍板!再婚不能拿贍養費 5年內分居3年可訴請離婚

iPhone 16e被閹割蘋果「超實用功能」!網嚇貴6400元:直接滅火

「神鵰俠侶」陳曉、陳妍希分手決絕!戀愛甜死人、分手變冰山的5星座一次看

薛承泰/2025是怪年嗎?

美國總統川普。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歐新社

網路上流傳著二○二五是「卡不列克數」(Kaprekar number),亦即,二○二五不僅是四十五的平方,而且四十五正好是二十加上廿五。有人稱之為「怪數」,西元紀元以來並不多見。

也真巧,才開年,地球上就發生幾件令人震撼的事;空難、流感爆發、地震頻傳,並且開春第一天,台北股市就狂瀉八百多點!

然最令世人矚目的是,一個氣吞山河的狂人也開始作怪,都快八十歲了,仍不甘寂寞地追求權力,享受人們臣服的快感,上任不到一個月即在世界捲起千堆雪。若再加上智能科技的風起雲湧,這個年能不怪嗎?

其實每個年份都有其特殊之處,隨著人類在科技上的創新,地球村的形成與網路的發達,不斷重新定義地緣、國緣、人緣,終究會「見怪不怪」。

例如,川普掀起關稅大戰,雖有其標的國家,漣漪效應卻將一波波來回激盪,台灣必然也會受到衝擊;至於是利是弊,就看準備是否充分,畢竟這不是第一次了。

至於人類與地球的關係也將更趨緊張,去年我們就經歷了氣候的驟變與暖化,氣溫屢創新高,嚴重影響地表上的作物與水中的生物。然而,就在人們警覺永續的重要時,碳排放量偏偏又創新高,看來還是人比較怪。

另有一個危機也是見怪不怪,就是不婚不育。如筆者之前所料,台灣生育率再度破底,而且是發生在龍年。蔡政府和扁時代都是連八年生育率與生育數雙雙下滑,不同的是,扁政府的第一年是龍年,而蔡政府的最後一年是龍年,後者應較有機會回升才對;君不見,生育率比台灣更低的南韓,去年回升了!

去年台灣「生不如死」達六點七萬人,即使計入淨遷入人口,總人口仍減少兩萬餘人。儘管總人口降至二三四○萬,人口密度仍是偏高的,所以數量尚不是問題,而是人口結構失衡所帶來的衝擊。

今年六十五歲老人即將占二成,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占比會是十五歲以下小孩的兩倍,且差距將愈來愈大;同時,工作年齡人口也開始萎縮並高齡化,這當然會危及經濟的發展,遑論納稅人口與照顧人力。例如,台灣四五○萬老人當中,有長照需求者達八十五萬人,照顧人力卻不到十萬人;由於各國也有人口老化趨勢,我國即使打算一如從前引進移工,但機會已非昔比,政府如何因應呢?

再看教育危機,大學關門已不是新聞,最近連公立大學招生都不滿,研究所乏人問津,中小學更不用說了!教育部正忙於處理減班併校,從偏遠鄉鎮到城市。閒置的校地、流浪的教師、學校周邊沒落的商機與房價…少子化的衝擊已從點擴散到面!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學齡人口數急速下降,國家更應思考優化學子的競爭力,新課綱卻落入窄化與淺化學習動能的漩渦,使得原本優秀者不能獲得滿足,有待啟發者則玩世不恭;有本事的家長只好對子女做更多投資,沒本錢的家庭則任由子女被網路牽著走。階層化趨於兩極,同樣年齡,有人學才藝、送出國,也有人淪落於街頭逞凶鬥狠。

確實,在人工智能浪潮下,許多工作正被取代,過去在科幻電影中所見的,如今已不再是幻影;機器人跳舞、飆速、蓋房子、當保母、上戰場等,都不足為奇。奇怪的,是在浪潮下不思作為者。(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川普 生育率 網路 龍年

延伸閱讀

藍委擬修法…直轄市增設第三副市長? 內政部:須再溝通

小10歲親弟同婚大喜 Melody飛半個地球祝福帥氣新郎

終於等到了!《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片頭曲〈怪獸〉完整版2/20發表

2太空人滯留太空站…川普突要求盡快帶回 NASA更換太空船

相關新聞

陳力俊/世界變局中重看「1984」

「一九八四」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一部反烏托邦小說,出版於一九四九年,試圖想像如果共產主義在英語國家執政後的恐怖統...

廖達琪/台灣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民間早有一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的組織,但多成為談資笑料,美國在台協會也知道,聊起時,大家莞爾,心照不宣:哪有...

嚴震生/川普複製傑克遜的淚之痕?

川普最崇拜的美國總統不是國父華盛頓,也不是解放黑奴的林肯,更不是率領美國打贏二次大戰及戰勝經濟大恐慌的小羅斯福,而是十九...

李清志/前進大阪世博會的理由

世界博覽會原本是舊時代的盛會,因為在那個資訊傳播不發達的時代,世博會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只要去參觀世博會現場,你就可以...

王正方/出錢的肯定要出主意

無論是哪個行業,籌募經費永遠是最大的頭疼。

洪蘭/政府推動認知儲備刻不容緩

在餐會時,有朋友對我笑罵道:「都是你在報上鼓吹老人要學新樂器,現在我樓上那對夫婦一個學鋼琴、一個學小提琴,擾得我晝夜不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