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Live/8局上打完西班牙仍12:3領先 中華隊確定不會被扣倒

林岱樺百萬交保被迫搬家 胞弟70萬元、2助理60萬元交保

嚴震生/川普複製傑克遜的淚之痕?

川普最崇拜的美國總統不是國父華盛頓,也不是解放黑奴的林肯,更不是率領美國打贏二次大戰及戰勝經濟大恐慌的小羅斯福,而是十九世紀上半葉開創民粹政治先驅的傑克遜。他不僅在競選期間,經常提到傑克遜,認為他是一位接地氣的人民總統,並且在重返白宮後,將被拜登拿下的傑克遜畫像,重新掛上。

川普欣賞或是崇拜傑克遜總統的原因很多,包括後者的傲慢、不畏衝突的態度,及粗獷狂野的個性,另外傑克遜擴大行政權的思維,也是川普本身亟力追求者。兩人都認為總統應該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免於司法及立法部門的牽制。兩人對華府的建制派及既有勢力都很有意見,認為在這些人的眼中,自己不過是誤闖進入其舒適圈的外來攪局者。

另一個川普認同傑克遜的原因,就是兩人都為不折不扣的種族主義者。傑克遜在擔任總統之前,就視印地安人為野蠻民族,不配享有他們的土地。他上台後第二年就促成國會通過一八三○年《印地安人遷徙法》,撤銷印地安人土地所有權,並強制將美國東南部現今佛羅里達、喬治亞、北卡羅萊納、阿拉巴馬、及密西西比各州的五大印地安族群─喬克托、克里克、契卡索、切羅基、及塞米諾爾約六萬名的原住民,直接遷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奧克拉荷馬屬地,並將清空的土地分給歐洲來的移民。

傑克遜雖然不是這個政策的唯一推動者,但顯然大部分的遷徙是他任內的一八三五至一八三七年完成。在強迫驅離的過程中,至少約有一萬人因營養不良、傳染病、及不利的天候,命喪於這個一千多公里的辛苦跋涉中。一位喬克托領袖稱這條路線為「流淚與煎熬之痕跡」,簡稱為「淚之痕」。崇拜傑克遜的川普,在提出驅離加薩地區巴勒斯坦人的想法時,與近兩百年前的強行遷徙印地安人的歷史悲劇,還真有許多類似之處。

首先當然是強烈的種族主義或是白人優越感,兩位美國總統都認為美國白人或是猶太人,比這些土地上的原住民更配得享有這項資源,並且堅信唯有將這些土地清空活化,才不會浪費上帝所賜的天然資源。傑克遜替來自歐洲的移民取得土地,川普則是協助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合理化更多的猶太人屯墾。

其次,傑克遜是採取強制遷徙的手段,川普同樣無視巴勒斯坦人本身的意願及其與土地的連結,要將加薩清空。兩百年前遷徙目的地的奧克拉荷馬早有包括阿帕契在內的其他印地安族群,目前也同樣沒有一塊無人居住之地。川普想要約旦和埃及兩個國家接受巴勒斯坦難民,忘了它們並非像十九世紀美國西部地廣人稀,特別是埃及人口超過一億。為何不是要求加拿大或澳洲這些移民大國接受他們?

最後,美國草創初期有許多為避免宗教迫害、移民美洲的歐洲基督徒,他們自傑克遜總統時代將原住民的印地安人趕出其原先居住的土地,還認為這是昭昭天命;熱中支持川普的美國基督教基本教義派信徒及部分猶太政治領袖,則將巴勒斯坦視為上帝的應許之地,並且堅信當年猶太人離開埃及進入迦南地時,因為沒有殺光當地的異族,才會亡國兩千多年,因此這次若有機會將加薩完全占領,甚至是未來清空包括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不僅可免於未來安全的威脅,也修正舊約時代的歷史錯誤。

川普若真的落實這項以預言為依據的政策決定,或許能夠獲得其基本盤的支持,卻不可能為巴勒斯坦人所接受,也無法通過國際法的檢驗。十幾年前,美國政府曾為當年的《印地安人遷徙法》道歉,川普當以此為鑑。(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川普 巴勒斯坦 美國

延伸閱讀

林建甫:全球經濟迎川普等多重挑戰 台商3策略因應

彭博:川普拚復活節前達成俄烏停火 美官員坦言太趕

北約末日?歐盟外交官:美俄聯手想摧毀歐洲

美國禽流感肆虐 川普仍大砍農業部防疫員工

相關新聞

方祖涵/從敬陪末座到暢銷榜首

吉姆.墨菲曾是芝加哥小熊隊選手,守備位置是外野。雖然在選秀算是中段班,可是在短暫職業生涯中,上壘率不到三成,只在小聯盟底...

陳力俊/世界變局中重看「1984」

「一九八四」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創作的一部反烏托邦小說,出版於一九四九年,試圖想像如果共產主義在英語國家執政後的恐怖統...

廖達琪/台灣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民間早有一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的組織,但多成為談資笑料,美國在台協會也知道,聊起時,大家莞爾,心照不宣:哪有...

嚴震生/川普複製傑克遜的淚之痕?

川普最崇拜的美國總統不是國父華盛頓,也不是解放黑奴的林肯,更不是率領美國打贏二次大戰及戰勝經濟大恐慌的小羅斯福,而是十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