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達琪/台灣成為美國一州?

台灣民間早有一些推動台灣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的組織,但多成為談資笑料,美國在台協會也知道,聊起時,大家莞爾,心照不宣:哪有可能?
不過最近川普大帝劍及履及,雷厲風行地貫徹競選承諾,首先祭出多種關稅措施,不分遠近敵友;作為地理上緊鄰及從未背叛的盟友加拿大,未獲倖免,還首當其衝,被加徵廿五%關稅。大帝似很善意的再提起:他是認真的想納加拿大為美國第五十一州,且是為他們能過更好的日子著想!川普此驚世駭俗,想不費一兵一卒僅憑金錢利益(關稅)談判併購的策略,能否成功拿下加拿大,固是未知,卻開啟了有關台灣如何因應川普利益掛帥、併購偏好的政策想像。「成為美國一州」不僅成為社群媒體話題,且居然被學者謀士列為政策建言的選項之一。那麼,台灣到底可不可能成為美國的一州呢?
筆者認為試著從川普的視角來思考或推論,可能較有討論的價值;因川普至少已點名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運河及加薩走廊四大處,他有併購占領或管理的企圖心。從這四處歸納出一些特質,另從坊間對川普個性風格較有共識的部分來推演對照,應可更準確拿捏川普的領土擴張偏好。川普特色鮮明:商人本色「利字擺中央,道義放兩旁」,自戀霸道好面子,高壓談判嚇對手,愛強權不愛公理,強調常識治國等等;其政策總綱為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筆者試著對照四處之特質,融合成為四項原則,希望能掌握川普評點揀選四處之緣由。
第一是關鍵性資源掌握:天然資源的獲得或持有是強國的不可或缺,尤其較稀缺又關鍵的,如石油及稀土;而加拿大據稱是世界第三大石油儲存國,格陵蘭則以藏有大量未開發的稀土著稱。要再次偉大的美國,一定要確保此資源優勢。
第二是門羅式安全部署:不少國關學者認為川普有些門羅主義的味道,以美洲利益為中心,全面鞏固美國在美洲的獨強地位,也不允許外部來干涉。加拿大緊依美國,國防安全倚重美國,納入版圖似不為過;格陵蘭聯結加拿大,又是海空通衢要道,據稱中、俄均積極經營,美國焉能不警覺防備?要向丹麥買來或共管,對川普只是剛好而已!巴拿馬運河是大西洋與太平洋間最短通路,美國人建好且管理至一九九九年,目前由中港資背景公司接管,而美船隻使用運河頻率最高、繳費最多,又有船隻噸數等數據暴露的安全顧慮,川普甚且說不惜出兵也要拿下!
第三是避戰式開發利益:據聞川普第一任時曾請教前總統卡特治國之道,卡特特別指出少打仗,中國因數十年未介入戰爭而強大,美國卻沒停過,所以彼漲此消。川普對加薩走廊的接管呼籲就有避戰之意,且提出共同開發,除避免以色列跟巴勒斯坦人為此區塊再爭戰,地產商的本能,投資賺大錢的職業慣性也要發揮呀!加拿大併入其實也符合此原則。
第四則是常識性擴大美國:美國現有領土面積約為九八三萬平方公里,世界第三大,第一為俄羅斯一七一○萬,第二是加拿大九九八萬;納入加國,面積就有一九八一萬平方公里,立馬打敗俄羅斯;但俄羅斯跨十一個時區,近地球一半;美加合起來不過八時區;如再納入格陵蘭的二一六萬平方公里,面積近二二○○萬,時區則能湊成十一個, 打開地圖看,那才真叫大得過癮!
用這四原則審視台灣,符合哪一項呢?聰明的讀者請自行玩味,台灣可不可能成為美國的一州?即便川普的擴張企圖,令人想像。(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榮譽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