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嚇壞市場!陸祭商品關稅反制美國 道瓊期指雪崩1100點

24浬已失守?海巡公布影片 證實中共海警首入鄰接區

《「我是有錢人」迷思764》買賣ETF,到底要看淨值?還是看市價?

台股示意圖。中央社
台股示意圖。中央社

台股漲幅超越美股、日股

去(2024)年,台股繳出了非常亮麗的成績單,根據彭博(Bloomberg)統計,台灣股市2024年的含息漲幅高達32.6%,超越S&P500、日經225等許多主要股市。但是,相對於台股的漲幅,市值型台股ETF—0050的含息報酬率,更有高達50.2%的好成績,讓投資人重視到市值型投資的爆發力。

國內投信業者所發行的各檔ETF中,0050及006208兩檔,都是追蹤臺灣50指數,並以「貼近標的指數的報酬率」,與「追求追蹤誤差極小化」為目標。

且正由於如此優於台股表現的漲幅,贏過了一大票國內投資人之前瘋狂搶買的高股息ETF(包括0056、00713、00878或是00919、00929在2024年的含息報酬率,僅介於17.7%至3.5%之間),也讓國內兩檔市值型ETF—0050及006208,再度成為股民高度關注及搶買的標的。

0050調降內扣費及保管費

特別是自0050在農曆年前,元大投信突然宣佈,調降0050的內扣管理及保管等費用。費用率調整之後,0050的經理費降至約0.11%,保管費降至0.03%,並自隔天(1月24日)起就生效。而調降後的費用率,更比另一檔市值型ETF—006208的經理費(0.15%)更加便宜

因此,就引發了市場熱烈討論,是否要轉換標的?例如有理財達人,在投信投顧公會剛出爐的2月績效評比中發現,與0050追蹤同一指數的006208,在績效上還是勝過0050。1月0050還沒調降費用率時,006208約贏1bps(0.01%),在降費率滿一個月後,006208年初至今卻仍然贏了3bps(0.03%),顯見單純降費用,0050可能還不足以勝過006208。

但也有另一位理財達人持不同意見,認為市價才是投資人需要參考的依據,其原因來自於淨值交易ETF需要以500張為基準,如果以006208今日股價換算,需要超過5,000萬才能在初級市場申贖,用市價計算更直覺。

買ETF 須注意折、溢價是否過大

為此,筆者特別請教了教授財務管理的老師,而他的回答則是「都對」。因為一般投資人只能透過證券交易所,進行ETF的交易(買賣),所以只能以市價成交。當然,假設投資人想與ETF發行商(Sponsors),直接以ETF「實物交換機制(creation/redemption)」的方式,以淨值(NAV)進行交易,則必須要超過一定的金額或數量(例如5000萬台幣,或500單位)以上才行。

他進一步解釋,由於ETF是「被動地」追蹤指數構建投資組合,單純使用市價來衡量ETF績效並不恰當。可以這麼說,由於ETF的市價,是由投資人決定的。所以,投資人的績效可以市價評估,但ETF本身的績效就不行。

以上簡單來說就是,ETF的淨值,是由成分股的漲跌來決定,其呈現的是「績效」成果。但是,投資人所交易的是「市價」,而「市價」與「淨值」之間的差異,就是所謂的「折、溢價」。而為了讓折、溢價,能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每一檔ETF都設有獨特的「流動量提供者」制度。

然而,ETF仍有可能因為暫停申購等因素,造成折、溢價情況難以收斂。所以,建議投資人在買賣ETF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折、溢價過大」的情形,並在審慎評估價格的合理性後,再進行交易。

那麼,投資人到底該參考依「市價」,還是依「淨值」做的績效比較呢?對此,這位老師的建議是:投資人本身的績效(賺賠),就應該以市價的價差評估,這是因為每位投資人的投資成本不一。因著老師的這個說法,投資人交易的報酬率因進場時間不同而有差異,但如果買在溢價狀況,或是賣在折價,將對投資成果是負面影響,筆者特別統計出0050及006208自006208掛牌以來,不同的折、溢價幅度次數。

ETF正常折、溢價約在1%以內

對於投資人來說,買在「ETF溢價」就代表著「買貴了(投資成本變高)」,也等於是「壓縮了未來賺錢的幅度(少賺了)」。且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檔台股市值型ETF的折、溢價次數並不相同。統計自006208掛牌日(2012年7月17日)以來,折、溢價幅度超過1%的天數有489次,而0050只有4次;006208最大曾經單日收盤溢價8.9%、折價3.4%,而0050只有1.2%、2.1%。

根據業者的說法,ETF正常的折、溢價一般大約在1%以內,甚至台股市值型ETF在大多數時間內,折、溢價更小於0.5%。其主要原因就在於:ETF申購與贖回的成本,一般約介於0.1%~0.3%。而當折、溢價大於這個區間時,就會吸引很多ETF造市者進場,讓市場價格貼近淨值表現。所以,折、溢價可以說是一檔ETF,「報價好壞與否」的直觀指標。

一般來說,規模愈大、受益人數愈多、造市愈積極的ETF,發生折溢價過大的可能性也就愈小,值得想要「壓低投入成本」的投資人參考。投資人如果想要查詢ETF折溢價,可以有兩個主要方式,以0050、006208為例,可分別在元大投信網站、富邦投信網站,或是證交所基本市況報導網站上,查詢到相關資訊。

筆者在實際採訪業者後,也想同時提醒所有,不論是定期定額,或是波段操作(買低賣高)這兩檔台股市值型ETF的投資人:既然「市價」,是決定投資人賺賠的重要關鍵,那麼,「ETF的報價品質」,也就是「折、溢價影響」,更值得深入了解及關心,而不只是單看管理費用的高低。特別是一天買貴1%,或是賣便宜1%,就是好幾年的管理費用了。

根據筆者老師的預測,如果管理費高低,是影響0050淨值表現的原因之一,那麼,在0050調降費用之後,是否其淨值與市價,都會與006208拉近。所以他認為,也許在所有外在可能影響因子去除之後,0050與006208的淨值與市價表現,會重新回到一個新的基礎上,展開另一波的績效表現高下。

但是,由於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任之後,推出一連串,包括提高關稅在內的新政策,攪得全球金融市場「七上八下」的。甚至,更有不少分析師,開始提醒包括台股在內的全球股市,將迎來一個大空頭時代。很多投資人,或許也開始擔心:繼續投資台股,會不會「買到高點的風險太大」?

對此,筆者還是想引用前幾天,股神巴菲特在面對經濟衰退威脅之際,所提出的5項,協助投資人在不確定環境中,保護資產的因應措施,供讀者們參考。

在文章中,除了「慎選投資標的」與「保持資金靈活性」兩大重點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持續且長期的投資」。巴菲特所持有的最大理由是:相比股市上漲的時間,經濟衰退或特殊原因所造成的股市下跌較短,例如1930年代的大蕭條、1970和1980年代初期的經濟衰退和通膨飆升、2007年至2009年的經濟大衰退,以及本世紀初的新冠疫情爆發…

筆者也認為,只要台灣經濟不垮,整體台股表現,就沒有長期悲觀的理由。特別是對於想要長期累積財富,以完成人生各項理財目標的大眾來說,就算是在股市高檔時,開始定期定額扣款,長期投資下來的平均成本,也會因此而壓低,並能創造出一定的獲利(有關這部分的實證數字,筆者將會另文解說)。

只是筆者想再次提醒投資人,由於ETF的「折/溢價」,會影響到投入成本變高,以及賣出價格壓低。所以,特別是想要在股市大跌之際,以更低成本買進的投資人,首先,也許可以多考慮一下「ETF的報價品質」。其次,在「逢低承接」之際,最好能做好資金的控管,以免在未如預期的谷底來臨之前,投資人手中已經沒有「子彈(資金)」了!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0050元大台灣50 0056元大高股息 006208富邦台50 00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 李雪雯 高股息

相關新聞

彭博推演關稅戰衝擊四情境 台對美出口 最糟恐減70%

美國總統川普預定美東2日下午4時(台灣3日清晨4時)宣布百年來最大規模的關稅措施,象徵開啟全球經濟風險新時代。彭博資訊根...

金融三業2025年前二月獲利衝高 盈餘1,898億元 同期次高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累計前二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1,898.4億元寫史上同期次高,年增2...

緯創美國製造全面啟動 將發動歷來最大海外籌資案

緯創昨(2)日公告,擬首度在美國建立大規模AI產品製造基地,不僅新設美國子公司WIUS,也將斥資不超過5,000萬美元(...

建商喊話 解房市五痛點 盼政策因時制宜「放寬一點」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昨(2)日向政府提「五大房地產政策建言」,包括推動及鬆綁防災型都更、正視土地價格高漲、提高豪...

國巨被動元件漲價 有動作 6月起調高鉭電容報價

AI需求激增,被動元件市場掀起漲價風。市場昨(2)日瘋傳國巨集團對供應鏈發出漲價通知信,內容為6月1日調高發展AI必備的...

機車買氣冷 3月銷量年減10%

今年氣候冷,機車市場也冷,3月整體機車市場銷量58,420輛,月減1.41%,年減10.14%,主因高階車款整體銷售量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