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65》不怕關稅!0050金融海嘯後飆73% 股民靠「神操作」半年就回本

4月2日,在美國總統川普所謂的「美國『經濟獨立宣言』的『解放日(Liberation Day)』」當天,在白宮玫瑰花園所舉辦的一場演說上,正式宣佈一份適用於超過100個貿易夥伴的「報復性關稅」名單。
而名單中,最高關稅稅率的國家包括:柬埔寨49%、越南46%、斯里蘭卡44%、孟加拉國37%、泰國36%、中國34%(另加現有的20%關稅)、台灣32%、印尼32%、瑞士31%、南非30%、巴基斯坦29%、印度26%、南韓25%、日本24%、歐盟20%。
川普關稅引爆美股重挫
而在名單宣佈之後,美國股市三大指數開始重挫。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679.39點,跌幅3.98%,報40,545.93點;標普500指數下跌274.45點,跌幅4.84%,報5,396.52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1,050.44點,跌幅5.97%,報16,550.61點。
且道瓊工業指數更創下連續2天超過1500跌點新紀錄,美股短短2日蒸發6.6兆美元,堪稱自疫情以來最慘一周。而標普500指數成分的市值,單是一天,就蒸發掉大約2.5兆美元,也創下2020年6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那斯達克指數則創下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導致全球市場陷入低迷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
之後,在中國大陸也釋出「報復性關稅(稅率34%)之後,不但美股續跌,國際油價及全球股市,也持續出現「暴跌」,以及「賣壓不止」的情形。
散戶搶進抄底創紀錄
但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儘管美股連番重挫,但卻吸引了不少散戶「搶進抄底」。有媒體引述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4日所發佈的報告指出,散戶投資人當天單日買進美股金額高達47億美元(約新台幣1556億元),創下過去十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這波「逢低買進」的操作,與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引發的股市拋售潮形成鮮明對比,顯示散戶對當前市場仍抱持一定信心。
台股清明連假後也慘崩
反觀國內,在放了幾天清明節連假之後,儘管全球股市已經反應了數天,國內投資人已有一定心理準備之下,週一(7日)台股開盤之後,一如預期地盤跳空重挫超過2000點,跌幅超過9%,盤中恐慌氣氛持續漫延,鮮少買盤進場,終場台股下殺2065.87點,收在19232.35點,市值雪崩逾6.6兆。上市櫃超過1700家公司跌停,寫下史上最慘紀錄,最大權值股台積電收在跌停價848元,市值單日慘崩2.4兆。
定期定額也不要停扣
這個時候,自然有不少朋友詢問筆者:其原先定期定額投資的標的,是否還要繼續扣?還是先暫停、觀望一番再進場?對此,筆者的回答都是:假設不是投資單一個股的投資人,真的是完全不用擔心股市的大跌。理由很簡單,只要人類不毀滅、台灣不沉沒、經濟持續增長,股市就算偶有大跌,長期都還是會「還給投資人一個公道」。特別是當投資人,買的是一整個市場投資組合的標的,不但定期定額不該停扣,還最好是「逢低加碼」。
事實上在過去,每到市場大跌之際,總是有非常多原本就在定期定額投資的人,因為擔心「買到高檔」,並希望「買到低檔」,都想要「暫停扣款」,等市場「跌得差不多了」再進場(持續扣款)。
然而,定期定額的原理就在於:當「定時定額期間內,每筆投入資金的加權累計成本,低於期末資產價格」,就會產生正報酬。因此,只要投入策略能在相對低點扣款越多次,就越有機會增加最終的報酬表現。
然而,筆者總是不忘提醒這些朋友們:這世界,沒有人能夠神準預測市場的最低點。所以,最好徹底忘掉「等跌到低點再買進」的不切實際想法。而為了證實「就算市場大跌,定期定額也不要停扣」的說法,筆者先假設某檔ETF的走勢是一標準的「微笑曲線」,市價從20元等速下跌到11元,再等速回漲至20元,期間歷經20個月,但有3種不同投資人。
其中投資人甲,定期定額投資不停扣;投資人乙則是剛開始,還是有紀律性地投資,但跌到16元以下時,就不敢投資而停扣。且一直等到市價回到16元之後,再繼續定期定額投資。至於投資人丙,則是持續定期定額,且與乙相反,在跌到16元以下時,加碼扣款一倍,三人在20個月內的投資成本如下(請見下表)。
定期定額投資有3大重點
從上表的數字,可以衍生出幾個有關於定期定額投資的重點:
重點一、持續扣款已經是很好的策略,因為無法猜中低點再進場,且唯有持續扣款,才能保證「扣在相對低點」。
重點二、避開相對低點,其實不利定期定額投資。例如投資人乙的策略,雖然怕「越扣越跌」,但由於少了「增加買進低價單位數」的機會,累積成本反而高出其他兩位投資人一截。
重點三、下跌持續加碼的投報率可能會更高。投資人丙採取與投資人乙相反的策略,在價格跌到16元以下時,非但不停扣,每期還加碼扣款一倍,一直到市價回到16元以上時,才暫停加碼。所以,他的累積成本,是三位中最低的。
當然,必須提醒投資大眾的是:首先,因為權值股選擇的不同,投資人「回本」時間,很有可能短於整體大盤的回本時間。舉例來說,之前有投資達人就表示:「進一步來看,過去20年台股有7次大崩跌,最慘烈一次是2008年金融海嘯,0050最大跌幅達55.57%,等於1000萬投入便蒸發了550萬元,投資人必須忍耐3年3個月才能解套」。
然而,這個跌幅約是從海嘯前「最高點」進場,算到海嘯中「最低點」,也就是完整吃到跌幅的投資人。但實際上,由於0050是投資大型權值股(等於是各產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強勢股),以月收盤價來看,2009年1月最低點後一年,漲幅就有73.8%;就算是從價格的最高點—2007年10月月底時,才開始定期定額扣款,投資人大約在最低點後半年,就可以「回本」了。
其次,筆者以上所謂的「定期定額不停扣」,以及「越是大跌,越是可以加碼投資」的前提,必須是「非單一個股或產業」。否則,之前的投資高點,很有可能會「一去不復返」,也就是股價一路向下,而沒有回到原點,甚至是原點之上的機會。
假設投資人買的是「指數」,就不容易發生此一現象。這是因為首先,指數已分散成分股;其次,只要是趨勢向上的標的,就比較不容易發生「價格一去不復返」的情形。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