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引起的財務問題,更重要的是健保應能維護提升健康,減少貧富的健康差距,讓窮人不只是看病次數,更重要的是健康也能追上富人。
但全民健保實施後,就為財務擔憂,在不敢增加保費前提下,全神貫注在節流上,竭盡所能,已經節流到刮到骨頭,逼得血汗醫護出走了。
最近美國有篇論文說有錢人比窮人長壽七至九歲,這麼大的差距,與窮人是否有醫療保險竟然關係不強,與生活型態如不運動、吸菸、酗酒、肥胖最有關。另一篇在新英格蘭雜誌,說美國人如何更健康的分析,認為美國人引發英年早逝的原因,生活型態尤其是運動與生活環境相關,占達六成,先天或基因占三成,而醫療的貢獻度只占一成。美國CDC也有類似資料,說我們低估運動的重要而高估醫療對社會的貢獻。健保署有如消防署,對個人而言,失火了要醫療救火當然很重要,但別忘了防火災發生(提升健康)應該與打火一樣重要,減少火災可減少多少財物損失,能提升健康才是健保初衷,我們醫護人員也不必那麼過勞。
這些結果,與我二十年前發表的健保研究吻合,我比較台灣健康最佳與最差的地區,健康差距(平均餘命可差到十年),並沒因健保實施十年後而減少,與期待有差距,而健康最差的地區使用健保看病數(醫療),並沒比健康最佳的地區少。結論是健保要能發揮健康保險的功能,一定要加強生活型態的改變,尤其是運動與戒菸,而不是光靠醫療。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說不運動比三高更可怕,不運動可影響惡化百病,而經常運動可一箭百鵰,每年可節省健保兩三千億,比單一藥物靈活廣用,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有病的病人若能運動,對健康效果竟會比沒病健康者好上三五倍。
我曾以三支箭建言衛福部長,第一支箭是上述推動全民運動。其次,為減少台灣兩三百萬吸菸者,與香港看齊漲菸價,漲到每包台幣四百元,吸菸者對小漲無動於衷,溫水煮青蛙,澳洲紐西蘭每包菸已漲到台幣八百元,我們還有上漲空間,香港能台灣也應能。何況此一大漲,我們五年的健保費就不用操心,屆時每年又可減少上萬癌症死亡,可以往實現賴總統減三分之一癌症死亡的高瞻期許大步邁進。
第三支箭是為減少台灣九萬人洗腎開支,請立法委員仿效歐洲捐腎方法修法。台灣人有助人之天性,對死後捐腎,都樂觀其成,「死後給人一腎,救人一命」。只是現行器捐麻煩,若能改以歐法,不贊成者才須簽名表態,不簽就是贊成,這新法會造福千千萬萬洗腎患者,而且每年可節省健保四五百億。
一般人認為有醫療就會健康,就像以為有消防員就會防火沒有火災,其實不然,不刻意防火提升健康,只是吃藥滅火,健保就將淪為安寧照護,維持現狀不求提升健康,病人是有尊嚴也可減少病痛,但不是當初我們要的健康保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