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Live/8局上打完西班牙仍12:3領先 中華隊確定不會被扣倒

林岱樺百萬交保被迫搬家 胞弟70萬元、2助理60萬元交保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保開辦將滿卅年,專家示警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續命成為健保最大挑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全民健保開辦將滿卅年,專家示警醫療體系崩壞已是現在進行式,如何續命成為健保最大挑戰。記者曾學仁/攝影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引起的財務問題,更重要的是健保應能維護提升健康,減少貧富的健康差距,讓窮人不只是看病次數,更重要的是健康也能追上富人。

但全民健保實施後,就為財務擔憂,在不敢增加保費前提下,全神貫注在節流上,竭盡所能,已經節流到刮到骨頭,逼得血汗醫護出走了。

最近美國有篇論文說有錢人比窮人長壽七至九歲,這麼大的差距,與窮人是否有醫療保險竟然關係不強,與生活型態如不運動、吸菸、酗酒、肥胖最有關。另一篇在新英格蘭雜誌,說美國人如何更健康的分析,認為美國人引發英年早逝的原因,生活型態尤其是運動與生活環境相關,占達六成,先天或基因占三成,而醫療的貢獻度只占一成。美國CDC也有類似資料,說我們低估運動的重要而高估醫療對社會的貢獻。健保署有如消防署,對個人而言,失火了要醫療救火當然很重要,但別忘了防火災發生(提升健康)應該與打火一樣重要,減少火災可減少多少財物損失,能提升健康才是健保初衷,我們醫護人員也不必那麼過勞。

這些結果,與我二十年前發表的健保研究吻合,我比較台灣健康最佳與最差的地區,健康差距(平均餘命可差到十年),並沒因健保實施十年後而減少,與期待有差距,而健康最差的地區使用健保看病數(醫療),並沒比健康最佳的地區少。結論是健保要能發揮健康保險的功能,一定要加強生活型態的改變,尤其是運動與戒菸,而不是光靠醫療。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說不運動比三高更可怕,不運動可影響惡化百病,而經常運動可一箭百鵰,每年可節省健保兩三千億,比單一藥物靈活廣用,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有病的病人若能運動,對健康效果竟會比沒病健康者好上三五倍。

我曾以三支箭建言衛福部長,第一支箭是上述推動全民運動。其次,為減少台灣兩三百萬吸菸者,與香港看齊漲菸價,漲到每包台幣四百元,吸菸者對小漲無動於衷,溫水煮青蛙,澳洲紐西蘭每包菸已漲到台幣八百元,我們還有上漲空間,香港能台灣也應能。何況此一大漲,我們五年的健保費就不用操心,屆時每年又可減少上萬癌症死亡,可以往實現賴總統減三分之一癌症死亡的高瞻期許大步邁進。

第三支箭是為減少台灣九萬人洗腎開支,請立法委員仿效歐洲捐腎方法修法。台灣人有助人之天性,對死後捐腎,都樂觀其成,「死後給人一腎,救人一命」。只是現行器捐麻煩,若能改以歐法,不贊成者才須簽名表態,不簽就是贊成,這新法會造福千千萬萬洗腎患者,而且每年可節省健保四五百億。

一般人認為有醫療就會健康,就像以為有消防員就會防火沒有火災,其實不然,不刻意防火提升健康,只是吃藥滅火,健保就將淪為安寧照護,維持現狀不求提升健康,病人是有尊嚴也可減少病痛,但不是當初我們要的健康保險。

保險 健保署 運動

延伸閱讀

健保30/專訪石崇良:醫學中心營收占比門診不應逾55%

健保30/專訪石崇良:避免年輕世代負擔 討論補充保費

嘉義縣私人壇火災…5歲小孩受困 家屬失控要衝火場遭阻止

醫療負擔漸加重 陳菁徽:根本之道是提高健保總額

相關新聞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

禁陸三校防統戰 民主如此脆弱?

教育部長鄭英耀二十日宣布禁止所有台灣大專校院與中共統戰部轄下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且未來將修...

黑神話悟空、哪吒2展現文化創造力 台灣影視藝文界何去何從

去年十一月底,導演李安在日本獲頒有藝術界諾貝爾之稱的「世界文化獎」,他也是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他是目前柏林影展歷史上唯一...

欠缺鯰魚效應 何來本土文化巨作

大陸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後屢創佳績,目前已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該電影的成功可歸因於多方面因素:政治上,符合...

修補兩岸關係避烏悲劇

美國總統川普批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是「未經過選舉的獨裁者」,引發國際輿論震盪。川普強勢,澤倫斯基也僅能在口頭上反擊,美國...

美對等關稅 央行思維不改全民受害

美國總統川普於二月十三日簽署「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要求制定一項計畫,以恢復美國貿易關係的公平性並打擊非互惠貿易。一般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