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富士電視台「內部職場性騷」調查外洩! 真實數字網嚇傻:太嚴重了

祖孫三代同住怎減少摩擦?譚艾珍:當個不負責任的老人

沉睡的怪獸!日本山梨縣規模4.6地震 民眾憂休眠318年的富士山再噴發

少子化對策 竟不提勞保永續

延續龍年探底的出生率,今年一月出生數再次跌破萬人,台灣人口已連續第十三個月負成長,如按國發會去年公布的人口推估(二○○二四至二○七○),相關數據更是怵目驚心,今年就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正面臨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的雙重夾擊,人口結構的劇變不折不扣是國安層級危機。

儘管行政院已於二○一八年核定「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但依去年最新修正的計畫,主要仍聚焦友善生養以刺激低迷的生育率,問題在於,人口結構與趨勢直接影響國家長期發展,除了友善生育,針對經濟產業、賦稅政策、勞動移民、社會福利、教育發展都應有更全面與中長期的應對作為。

不解的是,攸關國人老年經濟安全的退休制度,竟不在政府對策內。須知,人口正是牽動退休基金的最重要變數,尤其台灣的勞保、公教退撫舊制均為確定給付制,更深受人口結構影響,如何確保基金永續卻未納入政府少子化對策,著實令人不可思議。

按照國發會最新推估,台灣人口總數將在二○四九年跌破兩千萬人並持續下降至二○七○年的一四九七萬人,屆時青壯人口將減少九二○萬,「扶養比」升至一比一。要確保基金永續,除了持續提升基金營運效能,如何在日趨失衡的在職與退休比例基礎上維持費率、給付衡平,既影響基金財務安全,更攸關世代公平正義,政府須掌握趨勢、預作準備,絕不能等閒視之。

自二○一七年起,勞保已連續八年給付金額高於保費收入,截至去年,收不抵支累積達三○○九億元,一大關鍵就是不斷累加的退休人數,從二○一一年的十八萬八千人增加至二○二三年的一七四萬人,截至去年十一月,勞保年金核付人數已高達一九二點二萬人,超過二○一一年的十倍。隨著少子化加劇,逐年增加的退休人數與平均餘命,對勞保基本收支與財務安全的衝擊有增無減。

令人遺憾的,面對此一危機,政府卻一如既往報喜不報憂,定調「撥補就是改革」的賴政府,在最新一次勞保精算公布後更大言不慚,宣稱「勞保絕對不會倒」,實則根據最新精算,勞保基金之提存準備僅六%,而在政府撥補超過三千億下,破產年限也僅從二○二八年延後到二○三一年而已,遑論少子化與老年化難以逆轉,而以台股為主要投資市場的退休基金則深受國際局勢影響,充滿不確定變數,檢視各相關參數實無樂觀理由,主其事者究竟哪來的勇氣敢擔保「勞保絕不會倒」?

政府定期進行人口推估,不外乎希望能掌握機先、未雨綢繆,詎料,直接與人口結構連動的退休基金永續問題,竟然不在國家少子化對策計畫之列,這究竟是無知或是傲慢?

台灣曾經在一九八○年代推動與人口趨勢背道而馳的高教擴張政策,錯誤決策之災難還在發展,可謂殷鑑不遠,相較之下,事關千萬勞工權益的勞保永續議題,影響尤其深遠,豈能無視人口結構之巨變?都說少子化是國安危機,但朝野竟無敢於拆彈之人,難道官員立委真的相信勞保絕不會倒?

少子化 永續 生育率

延伸閱讀

民眾黨第二波優先法案 推勞保、媒改、安樂死法制化

台灣人口數連續49個月「生不如死」 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9.2%

【專家之眼】勞保破產!竟由全民負擔,民進黨搶劫?

苗栗縣人口「生不如死」 獅潭高齡化嚴重人口跌破4000

相關新聞

提升健康意識救健保

全民健康保險,我們定位在健康,是正確聰明的,大陸稱醫保(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注重財務給付,我們設立健保,不只是要解決醫療...

禁陸三校防統戰 民主如此脆弱?

教育部長鄭英耀二十日宣布禁止所有台灣大專校院與中共統戰部轄下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且未來將修...

黑神話悟空、哪吒2展現文化創造力 台灣影視藝文界何去何從

去年十一月底,導演李安在日本獲頒有藝術界諾貝爾之稱的「世界文化獎」,他也是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他是目前柏林影展歷史上唯一...

欠缺鯰魚效應 何來本土文化巨作

大陸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後屢創佳績,目前已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該電影的成功可歸因於多方面因素:政治上,符合...

修補兩岸關係避烏悲劇

美國總統川普批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是「未經過選舉的獨裁者」,引發國際輿論震盪。川普強勢,澤倫斯基也僅能在口頭上反擊,美國...

美對等關稅 央行思維不改全民受害

美國總統川普於二月十三日簽署「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要求制定一項計畫,以恢復美國貿易關係的公平性並打擊非互惠貿易。一般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