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林智勝引退賽日期曝光 台北大巨戰面對洪總的雄鷹

柯文哲腰痛嗎啡類止痛藥用最高劑量 藥師曝這事不尋常

台股狂瀉906點收20,695點…回測去年8月低點 台積電重挫42元收910元

AI的技術底蘊與科學哲學觀

GTC二○二五本周在美國矽谷召開,輝達總裁黃仁勳再次成為關注焦點,也是台灣智慧技術業者追逐、模仿的對象。輝達在GTC二○二五的核心亮點包括新一代Blackwell Ultra晶片與架構、下一代架構「Rubin」、AI推理與代理式AI的突破、機器人與開源生態、量子計算等。

在未來,智慧産業無疑是全球競爭的核心焦點,在中美産業博弈競爭白熱化情勢下,台灣雖獨尊AI近十年,同時也全力模仿矽谷的經營模式,但除了規模、技術、市場等限制產業發展亟待突破,只知模仿抄襲但缺乏自身的科學與技術文化,才是台灣發展智慧産業的根本問題。

產業的經營有四大面向:科學與技術哲學面、市場開發與經濟面、組織治理及策略面、社會影響面等。在智慧產業萌芽的初始期,「技術底蘊與科學哲學觀」是發展方向的「重中之重」,是國家整體知識體系的認知及價值觀的呈現,也是國家產業布局,經濟、政治體系及科技實力的綜合表現,呈現的是全體社會「特有」的體制結構。

産業快速擴散演化、遍地開花都是是現代網路技術的特性,而區隔化、差異化的明確定位是關鍵致勝之道,這個現象在美中智慧產業博弈中最為明顯。

美國智慧大廠著重以底層技術及全球生態主導,如AI晶片與算力:輝達(GPU/AI加速)、AMD(資料中心)、Intel(CPU+AI整合);雲計算與平台化:Google Cloud(AI工具鏈如TensorFlow);生成式AI與通用模型:OpenAI、Google(Gemini)、Meta(Llama)等。

大陸新興竄升的大模型平台則聚焦應用場景驅動+本土化適配,如通用型智慧工具百度(文心一言)、深度求索(DeepSeek);AI應用落地百度(自動駕駛Apollo);行業數位化:華為(昇騰AI晶片+行業解決方案)、阿里雲(城市大腦)、騰訊(醫療影像AI);硬體供應鏈:中芯國際、寒武紀等等。

AI的技術底蘊與科學哲學觀,涉及其技術發展的核心基礎、理論框架以及對智慧本質的科學認知。這種結合既體現了工程實踐的積累,也反映了人類對智慧現象的哲學思考。

其中技術底蘊支撐AI發展的核心要素,而AI的科學哲學觀圍繞的是智慧「展開與擴散」,前者包括數學與演算法基礎、電腦科學與工程、深度與機械學習、神經網路及認知科學、物理深度學習、拓撲量子計算等;而後者則涵蓋科學發展的哲學觀,如基礎研發的功能:追求真理vs.經濟利益、實證主義vs.經驗法則、歷史脈絡導向vs.基礎理論推導延伸、跨領域機制等。

台灣面對護國神山的出走,智慧產業的發展刻不容緩。但受限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台灣必須發展出「獨特」的定位以確保其競爭力,而「技術底蘊與科學哲學觀」扮演其關鍵角色。

跟風/模仿矽谷潮流絕非台灣智慧產業發展之道,AI產業的價值應在於,以創業、創新、創優為基礎,從宏觀政策面和微觀產業面降低環境風險,在宏觀面融入「鏈長制」因地制宜的成分,而在微觀面引進智慧產業專業知識,加速整合並強化「技術底蘊與科學哲學觀」,展示台灣獨特的AI生態轉型。重建護國神山,此其時矣。

矽谷 科學
⭐️3月全網熱度最高5大陸劇!2甜寵劇纏鬥,白鹿轉型作僅排第5名!

延伸閱讀

輝達GTC舉行「台灣之夜」晚宴 黃仁勳與施崇棠大啖美食

陳其邁參加GTC大會為AI產業找機會 體驗機器人Blue

雙鴻打進液冷快接頭供應鏈 獲輝達認證通過

黃仁勳談中國市場:輝達遵守法律 支持各國發展AI

相關新聞

總統能未經國會準宣戰?

日前賴清德總統宣布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下稱外敵)並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賴十七條),行政院隨即要求各部會下周二前擬...

當科技遇上台灣夜市魅力

當科技與夜市文化交會,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或許給出了一個答案,直接把夜市「搬進」GTC(GPU Techn...

AI的技術底蘊與科學哲學觀

GTC二○二五本周在美國矽谷召開,輝達總裁黃仁勳再次成為關注焦點,也是台灣智慧技術業者追逐、模仿的對象。輝達在GTC二○二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機服事勞 智人饌酒食

三月中旬,受邀參觀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對國人最新開發的烘焙設備與技術,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因應川普2.0 陸論壇窺端倪

川普從元月廿號就職第二任總統迄今,接二連三揮出關稅大棒,由於其課徵關稅的對象不分盟友和非盟友,導致已搖搖欲墜的全球化經濟...

民進黨政治敘事陷阱 考驗台灣民主

近日,陸配劉振亞(亞亞)因被指武統言論遭限期離境,引發輿論爭議,也凸顯台灣社會對言論自由與文化認同的複雜矛盾態度。更值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