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瘋「吉卜力」AI圖像! OpenAI執行長求饒:別再玩了

川普關稅政策未明+連假效應發威 台股狂殺逾700點持續探底

陸配小微、恩綺限期今天離台…其中1人恐有變數 劉世芳曝原因

當科技遇上台灣夜市魅力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路透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路透

當科技與夜市文化交會,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或許給出了一個答案,直接把夜市「搬進」GTC(GPU Technology Conference)!這不僅是一場科技與美食的奇妙交融,更是台灣夜市文化的一次全球曝光。

台灣夜市從來不只是市井攤販聚集地,而是庶民生活方式的集體文化記憶。當夜市文化登上國際舞台,是否意味著台灣美食正以新的敘事方式進入全球視野?黃仁勳多次在台灣夜市被媒體捕捉,並公開表達對其熱愛,這反映出兩個值得探討的面向。

首先從科技界的飲食文化來看,矽谷工程師崇尚「簡單、直接、高效」的飲食模式,例如以代餐取代傳統食物;但頂尖科技領袖對飲食亦有高敏感度,如蘋果的賈伯斯推崇懷石料理的極簡哲學,特斯拉的馬斯克投資食品科技。黃仁勳對夜市的熱愛,不僅來自台裔背景的母胎口味,更認同台灣夜市的「高效率、高品質、共享人際互動」特質,這與科技創新的邏輯不謀而合。

其次台灣夜市能否成為國際美食文化名片?韓國透過K-POP與影視推廣韓國料理,日本則以壽司、拉麵、居酒屋文化席捲全球,台灣夜市是否能透過「科技大使」的影響力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黃仁勳的「夜市GTC秀」,某種程度上開啟了這種文化品牌化的契機。他讓夜市不只是「在地特色」,而是一種值得國際關注的飲食文化現象。

這也引發更深層的思考:當世界認識台灣夜市美食,是否能進一步理解台灣、認同台灣?畢竟飲食小吃可是濃縮一地風土人情,是別致的地方民俗代表符號,生動的體現當地物產面貌,靈活了本土的社會生活風貌。

台灣美食的全球化已經悄然展開。珍珠奶茶風靡海外,牛肉麵與滷肉飯進入各大城市的餐桌,台灣的素食文化(如羅漢齋、素肉)亦成為歐美「植物性飲食」的新靈感來源。然而若僅是單點式的食物流行,仍不足以形成完整的文化影響力。真正的挑戰在於,台灣能否打造如「壽司」或「韓式炸雞」這樣的全球品牌?

或許,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讓世界認識「台灣小吃」,而是建立「台灣夜市體驗」的標準化模式。例如,在海外打造還原台灣夜市氛圍的「夜市連鎖品牌」,並結合科技提高夜市美食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如無人點餐、智慧支付、食材溯源等技術應用;同時,透過文化輸出與旅遊行銷,讓台灣夜市成為國際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如此不僅能共享美食文化,也能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推動旅遊經濟發展。

黃仁勳將「夜市搬進GTC」,不只是一次趣味行銷,而是台灣文化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一次亮相。這場秀讓世界看見台灣夜市的獨特性,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夜市文化能否成為台灣的美食名片。台灣美食不只是街邊小吃,更是歷史沉澱、族群融合與文化價值的載體。當夜市超越地方特色成為全球潮流,或許我們才能真正確立「舌尖上的台灣」在國際飲食版圖的定位,並成功將「觀看流量」轉化為「旅客留量」,讓更多人體驗台灣美食的魅力。

夜市 美食

延伸閱讀

輝達GTC舉行「台灣之夜」晚宴 黃仁勳與施崇棠大啖美食

黃仁勳談中國市場:輝達遵守法律 支持各國發展AI

談關稅戰影響…黃仁勳:美國本土製造對保持靈活性很重要

看好輝達技術前瞻性 蔡力行:聯發科一開始就All in

相關新聞

總統能未經國會準宣戰?

日前賴清德總統宣布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下稱外敵)並提出十七項因應策略(賴十七條),行政院隨即要求各部會下周二前擬...

當科技遇上台灣夜市魅力

當科技與夜市文化交會,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或許給出了一個答案,直接把夜市「搬進」GTC(GPU Techn...

AI的技術底蘊與科學哲學觀

GTC二○二五本周在美國矽谷召開,輝達總裁黃仁勳再次成為關注焦點,也是台灣智慧技術業者追逐、模仿的對象。輝達在GTC二○二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機服事勞 智人饌酒食

三月中旬,受邀參觀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對國人最新開發的烘焙設備與技術,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因應川普2.0 陸論壇窺端倪

川普從元月廿號就職第二任總統迄今,接二連三揮出關稅大棒,由於其課徵關稅的對象不分盟友和非盟友,導致已搖搖欲墜的全球化經濟...

民進黨政治敘事陷阱 考驗台灣民主

近日,陸配劉振亞(亞亞)因被指武統言論遭限期離境,引發輿論爭議,也凸顯台灣社會對言論自由與文化認同的複雜矛盾態度。更值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