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機服事勞 智人饌酒食
三月中旬,受邀參觀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對國人最新開發的烘焙設備與技術,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愈來愈聰明靈活,它的導入已逐步改變烘焙產業的樣態。無論是糕點製作或咖啡烘焙,倘若能巧妙運用現代科技,將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
在糕點製作方面,AI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自動化包餡成型。例如,展覽現場有部模擬職人手工包餡的「AI魔術手」,它運用數據仿製人工注餡及收口技術,解決包餡機常見的麵皮擠壓和麵糰損傷問題。該魔術手其實是一部重達六百多公斤的智慧機器,可製作油酥油皮、發酵麵糰、高筋性包子和麵包。
還有一款單機多功能的全自動包餡成型機,它可記憶一百組製品的生產條件。在搭配製程所需的麵皮分割整型機、搓圓裝置及壓扁裝置等裝備後,只要點選設定的編號,即可生產其所對應的食品。從月餅、麻花捲、鳳梨酥、蛋黃酥等烘焙類食品,到肉圓、湯圓、芋圓、客家菜包等調理類食品,乃至於福州丸、魚丸、貢丸等魚肉漿類食品等,通通難不倒它,而且每小時還可製作六千個!
烘焙機單機多功能的設計,就如同二戰後計算機的實作開始使用儲存程式(stored program)的運作模式。如果我們要讓計算機達成某種新設定的任務,只要在記憶體開發新的程式來完成即可。類似的儲存程式概念,也出現在艾倫.圖靈(Alan Turing)所開發的抽象機器「圖靈機」(Turing machine)。
想想看,當我們要交派手機執行新任務時,若非藉由安裝套裝軟體,而以硬體繞線方式(hard-wired program)來達成,手機功用還能如此便捷靈動嗎?
此外,展覽現場有個機器人現磨咖啡的櫃台,吸引了眾人目光。根據客人點選的咖啡款式,機械手臂選擇熱飲杯或冷飲杯,若是冷飲的話,還會先加水加冰塊,再放到傳統研磨咖啡機製作咖啡,完成後揮手再見。雖然製程零失誤,但服務每位客人約花兩分鐘,讓等候的人潮有排到天荒地老的感覺。
老實講,該機械手臂的靈活度,還不如幾年前Cafe X所開發的「機器人咖啡師」(robotic barista)。Cafe X強調「由先進人工智慧支援的硬體、軟體和服務,由真實世界數據支援的高性能技術」。儘管技術先進,Cafe X一路走來,依然面臨奶泡拉花技術無法與職人相比,以及市場接受度等諸多挑戰。二○二○年,該公司關閉舊金山市中心的三個據點,僅保留舊金山國際機場的營運,目前門市數量不多。
本次展覽相當親民,各式各樣的試吃吸引許多男女老少嘗鮮。在排隊等著試吃包子的長長人龍裡,還可看到推著輪椅前來的長輩,令人感觸不已。
但願未來參觀時不需排隊,而是到處遊走的機器人,自動將熱騰騰的試吃美食送到跟前!
(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