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重組 不等於地緣封鎖

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日表示,墨西哥正提議對中國商品實施與美國同步的關稅,並呼籲加拿大共同加入,打造所謂的「北美堡壘」以遏止中國商品傾銷。貝森特認為,這些關稅將由中國企業自行吸收,對美國通膨影響有限,並將促進北美供應鏈重組與製造回流。這套敘事表面上看似合乎戰略規畫,實則忽略全球供應鏈的複雜現實,也高估地緣政治對經濟秩序的重構能力。關稅未必能如願推動區域整合,反而可能導致成本上升、產業效率下降,甚至加劇全球市場的不穩定性。

貝森特宣稱,中國企業將為維持市場份額而主動吸收關稅成本,從而減輕美國消費者負擔。但這忽略了供應鏈中價格傳導的多層效應。現實中,關稅成本往往透過製造商、分銷商與零售商逐級轉嫁,最終反映在終端價格上。此外,中國在多個產業中仍是不可或缺的供應方,尤其是在中間財、零組件與基礎原材料領域。在這些關鍵環節,替代來源建立需時甚久,即使企業願意壓縮利潤,也難以完全消弭對通膨的影響。簡言之,將關稅視為一種無成本的經濟手段,既低估了全球價值鏈的韌性,也高估了政策的單向效果。

關稅倡議背後的政策設想,是藉由壓制中國商品競爭力,迫使供應鏈回流北美。然而,企業的實際選擇往往更為精算與彈性。目前全球產業的主要外移方向,並非美墨,而是如越南、泰國與印尼等。美國國內面對高昂的人力成本、製造基礎設施老化與技術勞工短缺,即便具備政策誘因,回流規模仍極為有限。墨西哥雖擁有成本優勢,但基礎設施與產能也難全面承接中國的產業量體。所謂的「北美製造回流」更像是政策願景,而非經濟現實。

當前許多經貿分析預測中美經貿對抗將導致全球貿易進入的二元圖像:高附加價值的閉環市場對抗低價產能的傾銷體系。然而,這種冷戰式分類早難適用於當今產業格局。中國不僅是全球低價品供應者,也正快速推進高端製造,包括電動車、人工智慧、再生能源與半導體等戰略領域。相對地,美國與西方也無法脫離中國在稀土、醫藥原料與製造零組件上的供應角色。產業鏈分工與整合,早已跨越國界與意識形態。想以關稅構築經濟封鎖線,恐怕只會適得其反,造成效率流失與成本外溢。

面對美國關稅後,中國或有可能將過剩產能與低價商品轉向南美、非洲與東南亞,以緩解北美關稅壓力。然而,實際效益與風險同樣不可小覷。許多發展中國家早建立本地產業保護機制,並對傾銷行為採取嚴格監管。此外,這些市場的消費能力與物流基礎亦難與北美相比。中國固然會尋求市場多元化,但要複製對美貿易的規模與利潤結構並不容易。新興市場的接納門檻、地緣政治風險與基礎設施條件,都是供應鏈重組的限制因素。

從政策目標而言,確保供應鏈韌性與降低戰略依賴無疑是必要的。然而,手段若過於單一、導向貿易壁壘與地區排他,只會帶來新風險與不確定。產業重組需要的是長期策略,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技術培育與跨區域協調,而非倚賴關稅這類短期性工具。「北美堡壘」的構想,與其說是一套經濟政策,不如說是一種地緣想像。若真要重塑全球經濟秩序,首要之務是深化合作與治理創新,而非築牆自守。面對複雜的全球供應鏈,需要的不是封閉,而是靈活、分散與開放的調整能力。

美國 風險

延伸閱讀

川普對等關稅在即 分析曝對大陸影響正負面都有

整理包/川普關稅周來了 貿易「解放日」會採取哪些行動?

美國「關稅周」來臨!傳川普嫌不夠「促顧問玩大一點」 盼經濟脫胎換骨

對等關稅本周上路 川普再盯上進口藥:「很快」會課稅

相關新聞

川普拚第3任 自愚?娛人?

四月一日愚人節甫過,但全球都在關注川普總統會再如何愚弄世人。

川普關稅百變 遠憂大於近利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的全面性互惠關稅措施引起了全球市場巨大震盪,不僅打擊了亞洲和歐洲股市,更加深人們對全球經濟可能陷入衰...

共軍圍台軍演 藏美中交鋒

昨日中共再度無預警展開「圍台軍演」,此次除東部戰區陸、海、空三軍投入外,尚有火箭軍及中共海警參與演習。根據我國防部公布的...

當心大罷免對兩岸的蝴蝶效應

未來歷史或記載:「二○二五年台灣掀起『大罷免』運動。投票結果雖扭轉雙少數政府的不利局面,卻也顛覆了一向被世界公認為民主楷...

終止全面罷免 為國共創未來

府會黨惡鬥愈演愈烈,立法院通過法案及總預算案,執政黨頻頻聲請覆議、釋憲;「非核家園」導致供電成本高於電價,造成台電財務黑...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今年元月,法國廣播電台訪問我,問道:「美國防堵中國,是否會阻擋中國AI的發展?」我回答:「不會,因為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