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世界地球日的真諦
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官方與民間都免不了辦一些環保活動,如淨灘、減塑等。但這些環保行為是我們平常都在做的,重點是要能持之以恆,而不僅是做一天的秀。
為什麼不僅稱為「環保日」,卻要冠上「地球日」的字眼,有一個更深刻的意義,就是要賦予「地球村」的意涵。以最重要的氣候變遷議題而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是全球一致性的,而不是那一個地區濃度較高、那一個地區較低,因此絕不是單一國家努力就可以了。
很不幸的是,現在很多國家仍然自掃門前雪,甚至於強國去掠奪弱國的天然資源,用以滿足自身的需求,卻忘記了某一地區的天然生態一旦遭到破壞後,任何國家都會受到影響的「蝴蝶效應」。
號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片被砍伐後,導致近年來各地區經常發生嚴重乾旱、暴雨、酷寒,是大自然反撲最鮮明的證據。因此,從空間觀來看,地球村的每一分子、每個國家,彼此之間是休戚與共。
另從時間觀來看,全球資源應該是永續循環的。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是為世代子孫保留永續生存的環境。天然資源中,有些是不可逆的,如石化燃料燒掉用完就沒了;有些則是可逆的,如金屬、礦石等無機性資源。很不幸的是,我們現在很多的活動都是將不可逆的資源消耗殆盡,而將可逆的資源任意棄置、未加以回收,以致造成各種資源枯竭的危機,甚至製造出如戴奧辛等大自然永遠無法去除的萬年毒物,貽害後代。
因此,在策略上,我們對於不可逆的資源應節約使用,或尋求如再生能源等可逆的替代方案;對於可逆的資源,則應建構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掌握資源流向,並充分循環利用,而不能讓其憑空消失無蹤。
人們疼惜兒孫,因此留下錢財遺產;然而維護生態、留下讓後代得以永續生活的優良資源與環境,才是真正的大愛及倡議世界地球日的真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