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與川普的孩子氣

民主政治是一系列兼具說服、妥協與成熟布局的制度化角力過程。然而現實體驗,我們發現目前民主殿堂的政治操作,卻更像幼兒園的遊戲時間。當一個小孩想要買玩具,爸媽說不行,他便哭鬧、跺腳、躺在地上打滾。賴清德總統與美國川普總統,在面對國內外敵對勢力與制度掣肘時,往往做出類似孩子氣般的情緒反應與報復行為,不免令人質疑其治國風格是否停留在意氣之爭,而非致力於透過制度建構來解決棘手問題,造成人們對民主制度穩定性的疑慮。
面對藍白聯手主導立院議事過程,國會席次未過半的綠營,隨即醞釀對部分國民黨立委發動「大罷免」。雖然賴總統本人未公開主張,但身兼民進黨主席,若無積極出面勸阻此類報復性動員,也就無法撇清其與罷免策略之間的責任糾葛。
回顧過去,賴清德在擔任台南市長期間,也曾因市議會議長選舉不如預期,拒絕出席市議會將近八個月,最終遭國民黨執政時的監察院彈劾。當時台南正值登革熱疫情高峰,其地方治理風格備受批評,反映其傾向情緒對抗、而非制度協商。
美國川普總統近期對中國發動關稅戰,對社群媒體平台進行審查打壓,並多次威脅要撤換聯準會主席鮑爾,無不顯露出對國內外制度規則不滿的個人情緒。雖說其背後好像有一套大戰略布局,但川普這位精明的商人總統,卻也曾經宣告破產;在其第一任期時對抗新冠疫情荒腔走板,很難判斷這次關稅戰策略可遂行其意志,使「美國再次偉大」。
相較之下,真正成熟的政治領導人不以情緒主導決策,他們也善於謀略,卻會耐心布局。例如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十六年任期內引導歐盟成功地度過全球金融災難與歐債危機,促進歐洲團結、使德國國力增強;梅克爾的治國風格有其一貫之處,即尊重民主政治制度的運作邏輯、不以意志凌駕制度、以政局穩定為治理核心。她讓政治成為解方,而非對立的源頭;也就是說,善用制度空間進行說服妥協的政治操作,而非直接衝撞體制本身。
當然,在此也要告誡國民黨,其做為百年政黨,面對執政黨立委在國會施以諸多挑釁與反制時,卻未能展現穩健的對應能力。無論是對中央預算的處理,或國會改革法案的推進過程,其政策立場和處理手法,皆讓人感受到較多對抗性而非建設性的監督,確實也難以滿足人民對於反對黨能成為成熟制衡力量的期待。
台灣的民主政治彷彿「小鬼當家」,這個家何時可以重新翻修、導入民主正軌?值得我們全體公民深思。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