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眾量級」母公司涉逃漏稅!家寧一家人全成被告 母怒:不要再拍了

因應關稅變局 國產魚需轉型

雲林縣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王益豐表示,台灣擁有成熟的養殖與加工技術,能挑戰大規格魚體,因此將吳郭魚做成可生食級的台灣鯛魚片,多外銷美國高端市場。記者陳雅玲/攝影
雲林縣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王益豐表示,台灣擁有成熟的養殖與加工技術,能挑戰大規格魚體,因此將吳郭魚做成可生食級的台灣鯛魚片,多外銷美國高端市場。記者陳雅玲/攝影

美國對台灣農漁產品調整關稅架構的趨勢,為長年仰賴對美出口的台灣漁業帶來壓力。例如,去年全台台灣鯛輸美總計一萬三千餘噸,價值新台幣十四億三千餘萬元。因此,要如何降低對漁業可能帶來的衝擊,各界應謹慎因應。

台灣在海鮮自給率上保持優勢,依農業部資料來看,二○二三年的水產類自給率高達一三○點六%,但因國人飲食習慣,因此仍有許多進口水產,主力項目包括冷凍蝦、鮭魚、魷魚、扇貝及比目魚等,進口額為十九億美元,同期出口值為十五點八億美元,逆差約三點一九億美元。除了調整對美出口布局,台灣可以透過品牌發展與食農教育,結合創意餐飲與保健食品開發,凝聚內需並提升產業韌性。

外銷導向的發展,在關稅政策轉變或市場需求波動大時易受衝擊。因此強化內需市場、提升國人對本土魚種的認識與接受度,發展更為長久。

長期以來,國人對於部分本地養殖魚類的印象不脫土味重等刻板印象。而若從高值利用角度切入,冷凍魚類更具備開發保健食品的潛力。目前已有企業將虱目魚鱗開發成膠原蛋白凍;鱸魚則轉化為高蛋白濃縮粉,作為長者營養補充或運動後的修復產品。若能進一步結合學校與研發單位,將包含鬼頭刀等魚類加以研究應用,則有機會從「單純銷售魚肉」進入「提供高價值營養」的階段,附加價值將大幅提升。

餐飲創新同樣是重構國產魚價值的重要一環,吳郭魚可透過無腥風味改良製作成「去刺魚排」,結合速食與學校營養午餐市場;鬼頭刀則可藉由南洋等異國風味,增加多元食用方式;鱸魚更可開發成中藥燉湯包或鮮食便當,滿足銀髮族與健康飲食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經由城市品牌行銷將產地與漁業文化結合,能打造特色地方品牌,協助小型漁村與合作社走向差異化,打造能講故事、且連結台灣消費者情感的品牌,可參考韓國濟州島的「苦盡柑來遇見你」柑橘行銷。

當本地魚產品成為便利、美味又具營養的新選擇,自然也會帶動消費動能與產地價格,甚至吸引國際觀光客上門。

美食競賽節目「夜市王」中,鹽烤吳郭魚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關注,更帶動夜市的烤魚商機。可見運用大眾媒體的力量,再透過社群平台、KOL推廣,可逐步增加大眾對不同漁產的認知甚而購買。

漁業政策包括漁船減量計畫、IUU非法捕撈防治、漁工權益保障,及漁業區塊鏈溯源系統建構等制度性改革,不僅有助提升台灣漁業的國際形象,更是國產魚打進高端海外市場的品質保證。面對關稅與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這是一場從產地到消費端、從餐飲到保健品的價值重組工程。

透過教育、創新與品牌的三軌策略,台灣有機會讓國產魚不只出口美國,更能進入國人生活與飲食文化的核心。

健康飲食 品牌 魚類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反覆不定 滿手海外債慘套…富豪戶4月縮手不敢接

輝達H20遭突襲市值暴跌1880億 企業此刻最要緊:接通川普決策圈電話線

里昂點讚這家製鞋廠 訂單仍強勁、有望不受關稅影響

新華社談美關稅:黨中央早有預判 經濟有堅實底盤支撐

相關新聞

賴清德與川普的孩子氣

民主政治是一系列兼具說服、妥協與成熟布局的制度化角力過程。然而現實體驗,我們發現目前民主殿堂的政治操作,卻更像幼兒園的遊...

因應關稅變局 國產魚需轉型

美國對台灣農漁產品調整關稅架構的趨勢,為長年仰賴對美出口的台灣漁業帶來壓力。例如,去年全台台灣鯛輸美總計一萬三千餘噸,價...

川普新海鮮政策 漁業署看到了嗎

美國總統川普十七日簽署行政命令,宣示啟動「美國優先海鮮戰略」,透過鬆綁商業捕撈限制,以及免受外國「不公平貿易影響」等措施...

地球日需要政策而非儀式

為慶祝四二二地球日,環境部於十九日起,舉辦包含全民淨街、綠能蔬食園遊會、繪本短劇公演等一系列活動,號召萬人響應。長官們在...

世界地球日的真諦

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官方與民間都免不了辦一些環保活動,如淨灘、減塑等。但這些環保行為是我們平常都在做的,重點是要能持...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面向烈火烹油的東南亞

美國總統川普四月二日宣告解放日,並對全球超過一百八十個國家實施關稅戰,藉以消弭貿易逆差。台灣與越南、柬埔寨、泰國等是除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