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BA/愛德華飆36分、藍道大三元 灰狼第四節摧毀勇士

新台幣急升壽險業匯損災情慘重 未來觀察重點在NDF價格

吳聖宇:雨下到明天上午 周二起變回夏天逾30度

國際護理節 護理留任危機不容輕視

衛福部桃園醫院表揚優秀護理人員,院長和多位主管都到場祝賀。圖/部立桃園醫院提供
衛福部桃園醫院表揚優秀護理人員,院長和多位主管都到場祝賀。圖/部立桃園醫院提供

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師節即將到來,值此之際,不僅要致敬護理人員對健康體系的專業貢獻,更必須直視當前醫療體系中護理人力面臨的嚴峻挑戰。作為長期關注護理政策的學術團體,深感目前醫療環境中的護理留任危機已不容忽視。希望透過這篇真誠的發聲,喚起國家醫療體系與社會大眾對護理人力議題的高度重視,並持續推動具體政策行動與結構性改革。

護理是值得社會尊重的專業。OECD二○二三年統計,各國平均為每千人九點二位執業護理人員,芬蘭高達十八點九人,日本亦達十二點一人,而我國僅為八點一人,遠低於OECD平均與其他重要國家。這些指標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健康權與照護正義的實踐程度,更象徵整體社會對健康平等、照護品質與專業尊重的重視。近年來台灣的區域與地區醫院臨床護理人員離職率高達十%至十五%,部分單位的職缺率更超過十%。選擇留下來的夥伴,並不是別無選擇,而是因為深信這份工作的價值。

為回應當前的護理人力挑戰,我們從制度、文化與專業支持三軌整合,提出四大策略方向。

第一,「雙強化」護理人員的薪酬與職涯支持。在薪酬方面,建立臨床晉升職級架構與對應薪資級距顯著差異化,打破「升遷僅限管理職」的窄化路徑。也須制定夜班與高壓科別津貼,並依地區與科別設計補貼機制。此外,應推動「忠誠服務獎金」與「留任獎勵機制」,依年限提供獎金等實質鼓勵。

在職涯支持方面,可以導入職涯導師制度,定期協助護理人員發展短中長期職涯規畫。強化在職教育資源與進修假制度,使護理人員在專業成長與薪資提升層面雙雙有感。

第二,為護理人員創造具安全感與歸屬感的工作環境。因應時代發展,可建置AI智慧排班、交班系統與家庭友善班表制度,增強護理人之工時彈性與自主性。同時導入心理支持機制與職業倦怠管理,提升職場安全感。精簡文書流程、導入數位化工具,減少護理人員的非直接照護負擔。

第三,提升護理人員的社會治理參與感。可建立「第一線護理人員政策諮詢平台」,讓臨床聲音參與醫療政策設計;鼓勵護理人員參與醫院內決策、社區治理與政策研擬。此外,也應培育具國際視野之護理人才,擴展國際交流平台,鼓勵護理人員參與全球衛生議題。

第四,推動不同世代的護理人員共融發展。面對護理人員的「初任離職潮」,可強化新進人員迎新制度與三年內支持計畫;建立「職涯導引與發展地圖」,提供個別化學習;設計制度化肯定機制與實證分享平台,提升護理人員之價值感等。資深護理人才可發展「臨床教師」、「訓練導師」等多元角色,不同世代可建立跨世代合作機制,相互扶持並發揮影響力。

護理人才對我們每個人的未來至關重要。在國際護師節前夕,誠摯呼籲政府重視護理人才流失的警訊,醫療機構須主動改善職場環境,大眾須以更深層的理解與支持回應護理人員的付出。讓我們攜手努力,打造一個讓護理人員能安心成長的未來。

機制 職涯

延伸閱讀

最棒的國際護師節禮物 高醫2護理師獲獎

台南護理師賴榆顓獲閃亮新人獎 鄭琇珊也榮獲部頒優良獎

護師節表揚...廖淑珍助思覺失調爸回歸社區 獲資深典範獎

新生醫專754學生加冠走上護師路 準護師逐夢畢業即就業

相關新聞

托育改革 要從源頭治本

剴剴案引爆社會集體怒火,昨天大批民眾走上凱道,呼籲別再讓兒虐悲劇重演。剴剴在居家保母手中遭虐致死,令人心碎。社會對幼兒照...

大屋頂下/不願統一與主張台獨是兩回事(上) 誰家的中華民國神主牌

兩岸問題或台灣問題,就是「中華民國vs.台獨/中華民國or台獨」的問題。

星期透視/賴執政周年 改變「抗中」此其時矣

賴政府執政即將周年,台灣內部嚴重對立,朝政難以推動,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空前低落;外部則川普的關稅罩頂台幣狂升。在川普高關...

國際護理節 護理留任危機不容輕視

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師節即將到來,值此之際,不僅要致敬護理人員對健康體系的專業貢獻,更必須直視當前醫療體系中護理人力面臨的嚴...

名家縱論/認清歷史事實與國際形勢

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德國在柏林簽下投降書,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至今屆滿八十周年,我政府自遷台以來從未舉辦紀念...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近期外送平台併購案之討論響徹雲霄,連勞動部也「參一咖」。不過將勞動力提供給外送平台的並非只有近年興起非典型就業型態的外送員而已,一般被僱用的如工程師、行政人員應該也都算在內,但為何外界討論「勞動權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